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象警报 气象警报

大气污染数据统计_大气污染数据统计图

zmhk 2024-06-12 人已围观

简介大气污染数据统计_大气污染数据统计图       现在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大气污染数据统计的问题,希望我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有关于大气污染数据统计的问题,我们开始谈谈吧。1.各个主要城市,一年的空气污染指数,哪里能找到啊,谢谢2.大气污染源调查的

大气污染数据统计_大气污染数据统计图

       现在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大气污染数据统计的问题,希望我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有关于大气污染数据统计的问题,我们开始谈谈吧。

1.各个主要城市,一年的空气污染指数,哪里能找到啊,谢谢

2.大气污染源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3.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

4.太原空气污染源的数据资料

大气污染数据统计_大气污染数据统计图

各个主要城市,一年的空气污染指数,哪里能找到啊,谢谢

       给楼主推荐一个网址,上面的信息及权威又完整,也有相关统计数据,希望能够帮助你解决问题!

       emc.cn/atmosphereReport.aspx?name=%B1%B1%BE%A9

        另外,你可以直接咨询当地的相关部门,可能也能对你有所帮助,比如当地环境监测中心(站)、气象局、环保局。

大气污染源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一、大气污染

        1.污染现状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处在较重的污染水平,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见图3-1)。二氧化硫年均值浓度在3~248微克/米3范围之间,全国年均值为66微克/米3。一半以上的北方城市和三分之一强的南方城市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60微克/米3)。北方城市年均值为72微克/米3;南方城市年均值为60微克/米3。以宜宾、贵阳、重庆为代表的西南高硫煤地区的城市和北方能源消耗量大的山西、山东、河北、辽宁、内蒙古及河南、陕西部分地区的城市二氧化硫污染较为严重。

        氮氧化物年均值浓度在4~140微克/米3范围之间,全国年均值为45微克/米。北方城市年均值为49微克/米3;南方城市年均值为41微克/米3。34个城市超过国家二级标准(50微克/米3),占统计城市的36.2%。其中,广州、北京、上海三市氮氧化物污染严重,年均值浓度超过100微克/米3;济南、武汉、乌鲁木齐、郑州等城市污染也较重。

        总悬浮颗粒物年均值浓度在32~741微克/米3范围之间,全国年均值为291微克/米3。超过国家二级标准(200微克/米3)的有67个城市,占城市总数的72%。北方城市年均值为381微克/米3;南方城市年均值为200微克/米3。从区域分布看,北京、天津、甘肃、新疆、陕西、山西的大部分地区及河南、吉林、青海、宁夏、内蒙古、山东、河北、辽宁的部分地区总悬浮颗粒物污染严重。

        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表明,我国一些主要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远远超过国际标准,在世界主要城市中名列前茅,位于世界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之列。

       3.污染危害

        由于我国严重的大气污染,致使我国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很高。慢性障碍性呼吸道疾病,包括肺气肿和慢性气管炎,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其疾病负担是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两倍多。疾病调查已发现暴露于一定浓度污染物(如空气中所含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所导致的健康后果,诸如呼吸道功能衰退、慢性呼吸疾病、早亡以及医院门诊率和收诊率的增加等。1989年,研究人员对北京的两个居民区作了大气污染与每日死亡率的相关性研究。在这两个区域都监测到了极高的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浓度。估算结果显示,若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每增加1倍,则总死亡率增加11%;若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每增加1倍,则总死亡率增加4%。对致死原因所作的分析表明,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增加1倍,则慢性障碍性呼吸道疾病死亡率增加38%、肺心病死亡率增加8%。1992年,研究人员对沈阳大气污染与每日死亡率的关系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每增加100微克/米3,总死亡率分别增加2.4%和1.7%。

        城市空气污染所带来的其它人体健康损失也很大。分析显示,由于空气污染而导致医院呼吸道疾病门诊率升高34600例;严重的空气污染还导致每年680万人次的急救病例;每年由于空气污染超标致病所造成的工作损失达450万人次。

        室内空气质量有时比室外更糟。对我国一些地区室内污染的研究显示,室内的颗粒物(来自生物质能和煤的燃烧)水平通常高于室外(超过500微克/米3,厨房内颗粒物浓度最高(超过1000微克/米3。

        据保守的假设估计,每年由于室内空气污染而引起的早亡达11万人。由于在封团很严的室内用煤炉取暖,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事件在中国北方年年发生。在我国由室内燃煤烧柴所造成的健康问题与由吸烟而产生的问题几乎相当。受室内空气污染损害最大的是妇女和儿童。

        二氧化硫等致酸污染物引发的酸雨,是我国大气污染危害的又一重要方面。酸雨是大气污染物(如硫化物和氮化物)与空气中水和氧之间化学反应的产物。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排人大气层,与其他化学物质形成硫酸和硝酸物质。这些排放物可在空中滞留数天,井迁移数百或数千公里,然后以酸雨的形式回到地面。

        目前我国酸雨正呈急剧蔓延之势,是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80年代,我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贵两广地区,酸雨区面积为170万平方公里。到90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100多万平方公里。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水pH值低于4.0,酸雨频率高于90%,已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酸雨在我国几呈燎原之势,危害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29%左右,其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并继续呈逐年加重的趋势。

        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都有直接和潜在危害。酸雨可使儿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增加,同时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酸雨还可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PH值为3.5的酸雨影响下,可减产13.7%;PH值为3.0时减产21.6%,PH值为2.5时减产34%。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导致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酸雨对森林、植物危害也较大,常使森林和植物树叶枯黄,病虫害加重,最终造成大面积死亡。

        据对南方八省份研究表明,酸雨每年造成农作物受害面积1.93亿亩,经济损失42.6亿元,造成的木材经济损失18亿元。从全国来看,酸雨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40亿元。

        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危害甚大。由于机动车尾气低空排放,恰好处于人的呼吸带范围,对人体健康影响十分明显。如排放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能大大阻碍人体的输氧功能,铅能抑制儿童的智力发育,造成肝功能障碍,颗粒物对人体有致癌作用。尾气排放对交通警有严重的危害作用,有资料表明,交通警的寿命大大低于城市人的平均寿命。此外,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的照射下会在大气中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其污染范围更广,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的危害更大。

       四、噪声污染

        1.污染现状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我国多数城市噪声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其中,生活噪声影响范围大并呈扩大趋势。交通噪声对环境冲击最强。

        全国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分布在67.3~77.8分贝之间,全国平均值为71分贝(长度加权)。在监测的49个城市道路中,声级超过70分贝的占监测总长度的54.9%。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分布在53.5~65.8分贝之间,全国平均值为56.5分贝(面积加权)。在统计的43个城市中,声级超过55分贝的有33个,其中,大同、开封、兰州三市的等效声级超过60分贝,污染较重。

        各类功能区噪声普遍超标。超标城市的百分率分别为:特殊住宅区57.1%;居民、文教区71.7%;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80.4%;工业集中区21.7%;交通干线道路两侧50.0%

       2.污染来源

        在影响城市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中,工业噪声影响范围为8.3%;施工噪声影响范围在5%左右,因施工机械运行噪声较高,近年来扰民现象严重;交通噪声影响范围大约占城市的1/3,因其声级较高,影响范围较大,对声环境干扰最大;社会生活噪声影响范围逐年增加,是影响城市声环境最广泛的噪声来源,其影响范围已达城市范围的47%左右。据环境监测表明,全国有近三分之二的城市居民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

        据全国统计,在反映环境污染的投诉中,关于噪声污染的人民来信和来访的件数逐年增加,已从1991年的2.78万件增加至1995年的3.90万件,增加了40%以上;而反映噪声污染问题的投诉占环境污染投诉的信访比例则从1991年25%增加到1995年的35.6%,五年中增加10个百分点。这一比例高居各类污染投诉的首位。由于环境噪声污染影响范围较大,近年来因噪声扰民引起的纠纷不断出现,其中以反映商业、饮食服务业和建筑施工场所噪声扰民居多。

        3.污染危害

        噪声使人烦恼、精神不易集中,影响工作效率,妨碍休息和睡眠等。噪声影响睡眠的程度大致与声级成正比,在40分贝时大约10%的人受到影响,在70分贝时受影响的人就有50%。突然一声响把人惊醒的情况也基本与声级成正比,40分贝的突然噪声惊醒约10%的睡眠者,60分贝的突然噪声惊醒约70%的睡眠者。在强噪声下,还容易掩盖交谈和危险警报信号,分散人们注意力,发生工伤事故。

        噪声引起耳聋。在强噪声下暴露一段时间后,会引起一定的听觉疲劳,听力变迟钝,经休息后可以恢复。但是如果长期在强噪声下工作,听觉疲劳就不能复原,内耳听觉器官发生病变,导致噪声性耳聋,也叫职业性听力损失。如果人们突然暴露在高强度噪声(140-160分贝)下就会使听觉器官发生急性外伤,引起鼓膜破裂流血,双耳完全失听。在战场的爆炸声浪中就会遇到这种爆震性耳聋。

        噪声引起疾病。在强噪声的影响下可能诱发一些疾病。已经发现,长期强噪声下工作的工人,除了耳聋外,还有头晕、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症状,从而引发高血压和心血管病。更强的噪声刺激内耳腔前庭,使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还引起眼球振动,视觉模糊,呼吸、脉搏、血压等发生波动。

        4.污染危害的经济价值

        根据世界银行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大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价值,如果按支付意愿价值估计,约为540亿美元/年。约占1995年GDP的8%。而用人力资本价值估计,大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每年则为240亿美元,占GDP的3.5%(表3-2)。

        表3-2 我国目前大气和水污染的经济损失

       问题

       支付意愿价值

       人力资本估值

       城市大气污染

       32343

       11271

       早亡

       10648

       1597

       生病

       21659

       9674

       受限制活动天数

       3842

       3842

       慢性支气管炎

       14092

       2107

       其安健康影响

       3725

       3725

       室内空气污染

       10648

       3711

       早亡

       3517

       526

       生病

       7131

       3185

       铅污染

       1622

       270

       水污染

       3930

       3930

       医疗费用

       1988

       1988

       农业和渔业损失

       1159

       1159

       水短缺

       783

       783

       酸雨的影响

       5046

       5046

       作物和森林破坏

       4346

       4364

       材料损失

       271

       271

       生态系统损失

       411

       411

       总计

       53589

       24228

       占GDP(%)

       7.7%

       3.5%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

       1、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⑴按生产工艺流程或按分厂、车间分别绘制污染流程图。

       ⑵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⑶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新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预计现有工程经改造后污染物的削减量,并按上述三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

       ⑷除调查统计主要污染物的正常生产的排放量外,对于毒性较大的物质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如点火开炉,设备检修,原燃料中毒性较大成分含量波动,净化措施达不到应有效率的设备及管理事故等。除极少数要求较高的一级评价项目外,一般只对上述各项中排放量显著增加的非正常排放进行统计。

       ⑸污染物排放方式:统计时,可将污染源划分为点源和面源。面源包括无组织排放源和数量多、源强源高都不大的点源。可根据污染源源强和源高的具体分布状况确定点源的最低源高和源强。厂区内某些属于线源性质的排放源可并入其附近的面源,按面源排放统计。

       ⑹点源调查统计内容:

       ①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一般按国家坐标系)及分布平面图;

       ②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m);

       ③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

       ④烟气出口速度(m/s);

       ⑤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

       ⑥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kg/h);

       ⑦排放工况,如连续排放或间断排放,间断排放应注明具体排放时间、时数和可能出现的频率。

       ⑺面源调查统计内容:将评价区在选定的坐标系内网格化。可以评价区的左下角为原点;分别以东(E)和北(N)为正X和正Y轴。网格单元,一般可取1×1(krn2),评价区较小时,可取500×500(m2),建设项目所占面积小于网格单元,可取其为网格单元面积。然后,按网格统计面源的下述参数:

       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t/(h.km2)];

       ②面源排放高度(m),如网格内排放高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高度;

       ③面源分类,如果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大,当其高度差较大时,可酌情按不同平均高度将面源分为2~3类。

       ⑻对排放颗粒物的重点点源,除排放量外,还应调查其颗粒物的密度及粒径分布。

       ⑼原料、固体废弃物等堆放场所产生的扬尘可作为“风面源”处理。应通过试验或类比调查,确定其起风速和扬尘量。

       2、二级、三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对于二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可参照一级调查内容进行,但可适当从简;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⑶、⑸、⑹、⑺等条内容。

太原空气污染源的数据资料

       什么叫大气污染

       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现象.

       大气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大气污染物由人为源或者天然源进入大气,参与大气的循环过程,经过一定的滞留时间之后,又通过大气中的化学反应、生物活动和物理沉降从大气中去除。如果输出的速率小于输入的速率,就会在大气中相对集聚,造成大气中某种物质的浓度升高。当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生物或材料等造成急性、慢性危害,大气就被污染了。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其成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尤以后者为甚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概念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远远超过正常本底含量,对人体、动物、植物和物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大气状况。大气污染既可因人类活动造成,也可由自然因素引起。但随着人口的剧增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成为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

       大气污染源有人为源和自然源。自然源如森林大火、火山喷发、地震等释放出来的各种气体、烟尘、粉尘等。这些污染源一般都超出了人类所能控制的范围。

       人为污染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排放的污染大气的物质。又可分为工业企业污染源、家庭炉灶及取暖设备排放源和交通污染源。这些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烟尘、SO2、CO、NOx、SO、H2S、CO2、铅尘、有机化合物等。据1997年数据统计,世界每年排入大气的有害气体达6.14×108t、CO2达64×108t。目前,城市里最主要的污染源是汽车,它不仅具有排污源低、分散等特点,而且污染物也很复杂。据1998年的数据统计,北京每年由汽车排出的铅就达2800t,大气中的NOx主要来自汽车。北京市的大气污染状况已使它列入全球十大严重大气污染城市之内。

       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对人体产生直接的危害。人体会随着呼吸有害有毒气体的增多,出现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和致癌作用。长期呼吸浓度较低的有害气体,将产生慢性疾病,如交通警较园艺工人易患支气管炎、肺病。如污染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很高,人将会出现急性中毒乃至死亡,如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就造成了近4000人死亡。大气中的某些有机化合物还能致癌。因此,大气污染对动物、植物、水体生态环境都有危害。

       大气污染的另一个后果是产生“温室效应”。出现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排放大量的CO2。正如前述,CO2能吸收较多的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把大量的热量截留在低层大气中,使近地面的温度升高。据研究,若大气中CO2含量增加10%,气温就相应升高0.3℃。1920~1940年间,由于全球燃料消耗迅速增加,大气中的CO2含量也快速增加,地面的平均气温升高了近0.4℃。据推算,1994年大气中CO2的相对体积含量达358.8×10-6,较1970年增加了33.3×10-6,较工业革命前上升了78.8×10-6。受“温室效应”的影响,将会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带北移、地理景观发生变化、虫灾增加等现象,将危及全人类。

       大气污染还将造成酸雨。酸雨是指pH值低于5.6的大气降水,主要是大气污染物SO2和NOx引起的。它对人体、物体、水体以及动植物都有影响。1939年,记录到第一次偏酸性降雨的pH值为5.9,到20世纪50年代,酸雨的pH值就降到了3~5,最低达2.1。我国东部地区的酸雨比较严重,主要是四川、贵州、广西、湖南、湖北等省。pH值小于5.6的降雨面积已从1985年的175×104km2,扩大到1993年的280×104km2。

       大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减少或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大气污染是由污染源排放污染物造成的,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来源是控制大气污染的关键。减少或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一般有两种方法,即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浓度控制是使排出废气中的有毒和有害成分降低到规定标准以下,这对于控制污染源密集度低和污染程度较轻的地区是一种基本手段。总量控制是对整个地区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加以限定,从而达到改善大气环境的目的,这对于污染严重和污染源较集中的地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为了实现大气污染的控制,可根据污染源和污染物的特性,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如改变能源结构、进行技术革新、改进生产工艺等,使大气污染控制到最低限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的无污染能源有望得到利用,这将会完全改善大气质量。

       2.合理的城市和工业布局及规划

       为了控制大气污染,改善生存环境,一座城市的建设必须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在城市规划和布局上应从这几方面考虑:①地理因素。不宜把工业区建在一些易形成逆温层的谷地和盆地地区。②风向。一个城市工厂应布置在盛行风的下风向,而居民区则应建在上风向。③工业区不宜集中布置。因污染物排放量过大将影响被稀释和扩散的速度。

       3.发展植树绿化

       植树绿化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而且还可吸滤各种毒气、截留粉尘、净化空气,起到保护大气环境的作用。因此,应把植树绿化作为改善大气质量的一种基本途径。

       什么是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是洁净大气被有害气体和悬浮物质微粒污染的现象。大气污染不仅对天气和气候发生影响,而且对人类生活、动植物生长、工业产品质量和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等都有很大危害。采取一定的净化防护措施,可以防止或减轻污染。

       大气污染类型

       1.还原型:主要污染物为SO2、CO和颗粒物,在低温、高湿度的阴天、风速小并伴有逆温的情况下,一次污染物在低空集聚生成还原型烟雾。

       2.氧化型:污染物来源于汽车尾气、燃油锅炉和石化工业。主要一次污染物是CO、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这些大气污染物在阳光照射下能引起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臭氧、醛,酮等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对人眼睛等黏膜能引起强烈刺激。

       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九五”期间,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国内生产总值由1996年的290.78亿元到2000年的347.46亿元。全市的经济增长基本以冶金、化工、电力、建材、煤炭等重污染行业的发展为主,从“八五”末的1995年到2000年六年间,全市钢铁年产量由480万吨增长到542万吨,水泥年产量由149万吨增长到170万吨,焦炭年产量由893万吨增长到1110万吨,年发电量由87亿千瓦时增长到114亿千瓦时,机动车辆由98730辆增长到222656辆。年工业耗煤量由1213.5万吨增加到2221.34万吨,占全市总能耗的97%以上。“九五”期间全市常住人口由282.77万人增长到308.75万人。

       在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太原市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九五”期间,我市环境保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坚持全民的环境意识,全面的环境监督、全过程的环境管理,依靠科技进步的“三全一依靠”环保工作方针。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织实施“1263”环保工程,即围绕一个目标(提高和改善环境质量)、采取两大举措(总量控制和绿色工程)突出六个重点(清徐、古交、娄烦、城北钢铁工业区、河西南部化工工业区、西山煤矿建材工业区、)、打好三大战役(取缔土小工业、治汾、市区大气治理)。以“一控双达标”为中心,突出大气、水体污染治理两个重点,全面组织实施“削总量、促清洁、治汾河、控煤烟、保达标、净尾气、降扬尘、抓生态”的24字环保战略。全市环境综合整治遵循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并重的原则,经过取缔“15小”和“一控双达标”两项行动,淘汰和关停了一大批能耗高、污染重、效益差的土小企业和国有企业,推动了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保跨进了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得到有效控制,遏制了环境污染连年恶化的势头,部分环境质量指标明显好转。

       2.1环境质量现状

       2.1.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九五”期间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年平均浓度由“八五”末的0.568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下降到2000年的0.401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总悬浮颗粒物污染逐年减轻,年日均浓度下降29.40%,但仍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1.00倍。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九五”前三年较“八五”末呈上升趋势,由“八五”末的0.212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上升到1998年的0.278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2000年为0.200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年日均浓度较“八五”末下降5.66%,基本遏制了其上升趋势。但仍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2.33倍。其主要原因为1996、1997年太原第一热电厂五期、六期扩建工程、太原第二热电厂四期扩建工程投入运行,集中供热工程尚未发挥全部效益,至使二氧化硫年日均浓度值在“九五”前三年出现较大幅度上升,但随着集中供热率的逐年提高,燃料结构的调整和工业污染源达标工作力度加大,1999年二氧化硫年日均浓度上升趋势得到控制。值的注意的是,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机动车数量在急剧增长,氮氧化物年平均浓度由“八五”末的0.055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上升到2000年的0.093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在“九五”期间呈逐年上升趋势,年日均浓度上升69.09%,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0.86倍。随着《太原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的颁布,机动车尾气防治、出租车的全面更新和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加大,氮氧化物年均浓度将得到有效控制。1995年-2000年太原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见表2-1。

       从1998年我市开始发布空气质量周报,1999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和三级标准的分别为10期和23期,比1998年增加9期和3期;而四级和五级分别为15期和4期,比上年减少10期和2期。2000年共发布空气质量周报52期,有2期为良好水平,43周为轻度污染水平,4周为中度污染,3周为重度污染。1998-2000年空气质量级别及首要污染物出现频率见表2-2。

       “九五”期间,太原市环境空气质量在社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经过全市人民艰苦不懈的努力,环境污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环境污染的现状不容乐观,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要想实现空气环境功能区达标,任务异常艰巨。

       2.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太原市地表水隶属黄河和海河两大水系。黄河水系在太原市的流域面积占太原市总面积的91%;海河水系占9%,主要分布在我市阳曲县境内。太原市的地表水主要包括:汾河太原段、汾河水库、汾河二库、晋阳湖和迎泽湖等,四者均属黄河水系。汾河太原段全长178公里,流域面积6288平方公里,沿途有岚河、涧河、狮子河、屯兰川、阳兴河、北涧河、北沙河、玉门沟、冶峪沟、风峪沟等几十条支流和沟渠汇入,太原市的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接和间接进入汾河。汾河水库位于我市娄烦县境内,流域面积5268万平方公里,设计库容7亿立方米,由于多年来泥沙淤积,库容减至3.5亿立方米左右。汾河二库位于古交市与太原市区交界处,水库总库容1.33亿立方米。晋阳湖位于我市晋源区,为一座人工湖,湖表面积5.1万平方公里。迎泽湖位于市中心迎泽公园内,水域面积0.2平方公里。晋阳湖、迎泽湖的湖水来源均靠汾河水库放水补给,水库放水途经汾河古交段至上兰,分别进入东、西干渠,最终进入迎泽湖和晋阳湖。

       汾河水库和汾河二库以防洪、灌溉为主,同时为城市的工业和生活用水提供水源,并且汾河水库还作为万家寨引黄入并的储水库,依据《山西省汾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中的水体功能划分,该区域属于汾河一级防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汾河上游段(水库出口-铁桥),处于兰村、晋祠水源地补给区,属汾河的一级防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下游段(胜利桥-温南社)属汾河二级防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Ⅳ类标准。晋阳湖主要为太原第一热电厂循环冷却水源,同时也是我市主要水产养殖基地及游泳场所和城市备用水源,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迎泽湖主要为景观娱乐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Ⅴ类标准。

       “九五”期间太原市主要地表水体汾河太原段及汾河水库和晋阳湖水质较“八五”末均有明显改善。地表水恶化趋势得到控制,说明近年来汾河治理已初见成效。但离功能区标准仍有一段距离。汾河太原段十个监测段面尤以小店桥污染最为严重,其它依次为胜利桥、迎泽桥、清徐二坝、温南社、铁桥、滩上桥和寨上水文站,该八个段面属严重污染,劣V类水质,水库出口和上兰段面污染较轻,可达IV类水质标准。汾河太原段平均综合污染指数由1995年的11.44下降到2000年的6.84,汾河水库由1.07下降到0.67,晋阳湖由3.10下降到1.4。水质恶化趋势得到一定遏止,但污染依然严重,汾河太原段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挥发酚、氨氮、生化需氧量。汾河水库水质较稳定,1998-2000年连续三年保持轻污染水平,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晋阳湖总体污染水平有所缓解,但无显著下降趋势,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非离子氨、和总氮。汾河太原段六条排污渠历年均属严重污染水平,劣Ⅴ类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由1997年的45.11下降到2000年的22.86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挥发酚、氨氮。迎泽湖水质属景观娱乐劣C类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色度和透明度。太原市地面水体平均综合污染指数趋势分析见表2-4。

       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九五”期间,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国内生产总值由1996年的290.78亿元到2000年的347.46亿元。全市的经济增长基本以冶金、化工、电力、建材、煤炭等重污染行业的发展为主,从“八五”末的1995年到2000年六年间,全市钢铁年产量由480万吨增长到542万吨,水泥年产量由149万吨增长到170万吨,焦炭年产量由893万吨增长到1110万吨,年发电量由87亿千瓦时增长到114亿千瓦时,机动车辆由98730辆增长到222656辆。年工业耗煤量由1213.5万吨增加到2221.34万吨,占全市总能耗的97%以上。“九五”期间全市常住人口由282.77万人增长到308.75万人。

       在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太原市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九五”期间,我市环境保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坚持全民的环境意识,全面的环境监督、全过程的环境管理,依靠科技进步的“三全一依靠”环保工作方针。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织实施“1263”环保工程,即围绕一个目标(提高和改善环境质量)、采取两大举措(总量控制和绿色工程)突出六个重点(清徐、古交、娄烦、城北钢铁工业区、河西南部化工工业区、西山煤矿建材工业区、)、打好三大战役(取缔土小工业、治汾、市区大气治理)。以“一控双达标”为中心,突出大气、水体污染治理两个重点,全面组织实施“削总量、促清洁、治汾河、控煤烟、保达标、净尾气、降扬尘、抓生态”的24字环保战略。全市环境综合整治遵循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并重的原则,经过取缔“15小”和“一控双达标”两项行动,淘汰和关停了一大批能耗高、污染重、效益差的土小企业和国有企业,推动了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保跨进了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得到有效控制,遏制了环境污染连年恶化的势头,部分环境质量指标明显好转。

       2.1环境质量现状

       2.1.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九五”期间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年平均浓度由“八五”末的0.568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下降到2000年的0.401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总悬浮颗粒物污染逐年减轻,年日均浓度下降29.40%,但仍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1.00倍。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九五”前三年较“八五”末呈上升趋势,由“八五”末的0.212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上升到1998年的0.278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2000年为0.200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年日均浓度较“八五”末下降5.66%,基本遏制了其上升趋势。但仍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2.33倍。其主要原因为1996、1997年太原第一热电厂五期、六期扩建工程、太原第二热电厂四期扩建工程投入运行,集中供热工程尚未发挥全部效益,至使二氧化硫年日均浓度值在“九五”前三年出现较大幅度上升,但随着集中供热率的逐年提高,燃料结构的调整和工业污染源达标工作力度加大,1999年二氧化硫年日均浓度上升趋势得到控制。值的注意的是,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机动车数量在急剧增长,氮氧化物年平均浓度由“八五”末的0.055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上升到2000年的0.093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在“九五”期间呈逐年上升趋势,年日均浓度上升69.09%,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0.86倍。随着《太原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的颁布,机动车尾气防治、出租车的全面更新和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加大,氮氧化物年均浓度将得到有效控制。1995年-2000年太原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见表2-1。

       从1998年我市开始发布空气质量周报,1999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和三级标准的分别为10期和23期,比1998年增加9期和3期;而四级和五级分别为15期和4期,比上年减少10期和2期。2000年共发布空气质量周报52期,有2期为良好水平,43周为轻度污染水平,4周为中度污染,3周为重度污染。1998-2000年空气质量级别及首要污染物出现频率见表2-2。

       表2-1 1995-2000年太原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

       年份污染物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标准

       总悬浮颗粒物

       0.568

       0.515

       0.504

       0.498

       0.416

       0.401

       0.20

       二氧化硫

       0.212

       0.206

       0.248

       0.278

       0.272

       0.200

       0.06

       氮氧化物

       0.055

       0.050

       0.057

       0.066

       0.101

       0.093

       0.05

       二氧化氮

       0.065

       0.08

       降尘

       31.5

       34

       35.6

       36.2

       36.1

       40.8

       一氧化碳

       2.6

       2.5

       2.9

       3.4

       3.8

       2.6

       4.0

       注:降尘单位为:吨/平方公里 "月,一氧化碳为日均浓度,其余为年平均浓度。

       表2-2 1998-2000年空气质量级别及首要污染物出现频率

       空气质量级别

       出现周数

       出现频率(%)

       2000年

       首要污

       染物

       出现周数

       出现频率(%)

       1998

       1999

       2000

       1998

       1999

       2000

       出现天数

       频率%

       1998

       1999

       2000

       1998

       1999

       2000

       Ⅰ级(优)

       /

       /

       /

       /

       /

       /

       /

       /

       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

       43

       45

       48

       81.43

       86.54

       92.31

       Ⅱ级(良)

       1

       10

       2`

       1.89

       19.23

       3.85

       45

       12.33

       Ⅲ级(轻度污染)

       20

       23

       43

       37.74

       44.23

       82.69

       241

       66.03

       二氧化硫

       10

       7

       4

       18.87

       13.46

       7.69

       Ⅳ级(中度污染)

       26

       15

       4

       49.06

       28.85

       7.69

       53

       14.52

       氮氧化物(二氧化氮)

       0

       0

       0

       0.00

       0.00

       0.00

       Ⅴ级(重度污染)

       6

       4

       3

       11.32

       7.69

       5.77

       26

       7.12

       2000年环境空气功能区达标现状见表2-3

       表2-3 2000年环境空气功能区达标现状

       功能区

       类别

       点位名称

       监测项目年日均值(mg/Nm3)

       功能区是否达标

       超标项目

       (超标百分比)

       监测项目有效日均值达标天数百分比

       TSP

       SO2

       NO2

       TSP

       SO2

       NO2

       二类区

       太行

       0.378

       0.206

       0.07

       不达标

       TSP:89.00

       SO2: 243.33

       36.78

       54.68

       91.84

       桃园

       0.402

       0.184

       0.064

       不达标

       TSP:101.00

       SO2 206.67

       33.94

       54.79

       92.84

       上兰

       0.353

       0.199

       0.055

       不达标

       TSP:76.50

       SO2 231.67

       50.00

       65.00

       100.00

       三类区

       国防工办

       0.431

       0.231

       0.071

       不达标

       TSP:43.67

       SO2 131.00

       74.40

       65.77

       88.69

       一电厂

       0.394

       0.177

       0.055

       不达标

       TSP:31.33

       SO2 77.00

       81.52

       74.03

       96.42

       “九五”期间,太原市环境空气质量在社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经过全市人民艰苦不懈的努力,环境污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环境污染的现状不容乐观,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要想实现空气环境功能区达标,任务异常艰巨。

       2.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太原市地表水隶属黄河和海河两大水系。黄河水系在太原市的流域面积占太原市总面积的91%;海河水系占9%,主要分布在我市阳曲县境内。太原市的地表水主要包括:汾河太原段、汾河水库、汾河二库、晋阳湖和迎泽湖等,四者均属黄河水系。汾河太原段全长178公里,流域面积6288平方公里,沿途有岚河、涧河、狮子河、屯兰川、阳兴河、北涧河、北沙河、玉门沟、冶峪沟、风峪沟等几十条支流和沟渠汇入,太原市的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接和间接进入汾河。汾河水库位于我市娄烦县境内,流域面积5268万平方公里,设计库容7亿立方米,由于多年来泥沙淤积,库容减至3.5亿立方米左右。汾河二库位于古交市与太原市区交界处,水库总库容1.33亿立方米。晋阳湖位于我市晋源区,为一座人工湖,湖表面积5.1万平方公里。迎泽湖位于市中心迎泽公园内,水域面积0.2平方公里。晋阳湖、迎泽湖的湖水来源均靠汾河水库放水补给,水库放水途经汾河古交段至上兰,分别进入东、西干渠,最终进入迎泽湖和晋阳湖。

       汾河水库和汾河二库以防洪、灌溉为主,同时为城市的工业和生活用水提供水源,并且汾河水库还作为万家寨引黄入并的储水库,依据《山西省汾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中的水体功能划分,该区域属于汾河一级防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汾河上游段(水库出口-铁桥),处于兰村、晋祠水源地补给区,属汾河的一级防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下游段(胜利桥-温南社)属汾河二级防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Ⅳ类标准。晋阳湖主要为太原第一热电厂循环冷却水源,同时也是我市主要水产养殖基地及游泳场所和城市备用水源,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迎泽湖主要为景观娱乐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Ⅴ类标准。

       “九五”期间太原市主要地表水体汾河太原段及汾河水库和晋阳湖水质较“八五”末均有明显改善。地表水恶化趋势得到控制,说明近年来汾河治理已初见成效。但离功能区标准仍有一段距离。汾河太原段十个监测段面尤以小店桥污染最为严重,其它依次为胜利桥、迎泽桥、清徐二坝、温南社、铁桥、滩上桥和寨上水文站,该八个段面属严重污染,劣V类水质,水库出口和上兰段面污染较轻,可达IV类水质标准。汾河太原段平均综合污染指数由1995年的11.44下降到2000年的6.84,汾河水库由1.07下降到0.67,晋阳湖由3.10下降到1.4。水质恶化趋势得到一定遏止,但污染依然严重,汾河太原段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挥发酚、氨氮、生化需氧量。汾河水库水质较稳定,1998-2000年连续三年保持轻污染水平,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晋阳湖总体污染水平有所缓解,但无显著下降趋势,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非离子氨、和总氮。汾河太原段六条排污渠历年均属严重污染水平,劣Ⅴ类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由1997年的45.11下降到2000年的22.86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挥发酚、氨氮。迎泽湖水质属景观娱乐劣C类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色度和透明度。太原市地面水体平均综合污染指数趋势分析见表2-4。

       表2-4 太原市地表水各水体平均综合污染指数趋势分析表

       平均综合污染指数

       汾河太原段综合污染指数

       汾河水库

       晋阳湖

       全河段

       上游段

       下游段

       污染程度

       水质类别

       汾河水库

       污染程度

       水质类别

       晋阳湖

       污染程度

       水质类别

       1995年

       11.44

       3.37

       18.69

       严重污染

       劣Ⅴ类

       1.07

       重污染

       劣Ⅴ类

       劣Ⅴ类

       1996年

       9.24

       2.45

       15.95

       严重污染

       劣Ⅴ类

       1.77

       重污染

       劣Ⅴ类

       3.63

       严重污染

       劣Ⅴ类

       1997年

       9.53

       3.19

       16.84

       严重污染

       劣Ⅴ类

       1.32

       重污染

       Ⅳ类

       3.17

       严重污染

       劣Ⅴ类

       1998年

       8.12

       2.11

       14.14

       严重污染

       劣Ⅴ类

       0.58

       轻污染

       Ⅳ类

       0.98

       中污染

       Ⅳ类

       1999年

       9.57

       1.78

       16.86

       严重污染

       劣Ⅴ类

       0.51

       轻污染

       Ⅳ类

       0.82

       中污染

       Ⅳ类

       2000年

       6.84

       2.53

       10.77

       严重污染

       劣Ⅴ类

       0.67

       轻污染

       劣Ⅴ类

       1.40

       重污染

       劣Ⅴ类

       2.1.3太原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现状

       表2-5 太原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声源构成

       声源类型

       单位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生活

       %

       48.7

       33.6

       44.4

       51.7

       45.7

       50.0

       交通

       %

       37.1

       40.9

       37.1

       32.8

       33.2

       27.6

       施工

       %

       1.3

       6.5

       3.0

       2.6

       3.0

       7.3

       工业

       %

       6.9

       9.5

       8.6

       8.2

       8.2

       8.6

       其它

       %

       6.0

       9.5

       6.9

       4.7

       9.9

       6.5

       2.1.3.2区域环境噪声现状

       太原市区域环境噪声的监测点位布点范围是市建成区范围内,采用750×750平方米的正方形网格进行,全市共布点位23个,网格总覆盖面积130.5平方公里,1995年-2000年监测结果统计见表2-6。

       2.1.3.3道路交通噪声现状

       太原市城市区域道路交通噪声的监测点位布设在市区41条主要交通干线上,测点选在78个路段的两路口之间,全市共布设监测点位78个,测量路段总长度为137.6公里,平均路宽17.7米。1995-1999年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结果见表2-7,暴露在不同等效声级下的路段分布见表2-8。

       2000年全市机动车辆较1995年增长近一倍的情况下,全市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较1995年有所下降,1995-1999年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稳定达到“九五”计划的目标值70dB(A)。道路交通噪声得到了有效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全市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达标,但是2000年监测值超过70dB(A)的路段长度占总路段长度的26.08%。

       2.1.3.4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情况

       太原市环境噪声达标区从1991年开始建设,到1995年噪声达标面积为107.97平方公里,从1995年以后噪声达标区工作主要以巩固已建成的达标区面积为主,太原市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情况见表2-9。

       2.1.4固体废物产生和处置现状

       2.1.4.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及处置现状

       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主要来源

       太原市工业固体废物主要由煤矸石、尾矿、冶炼废渣、炉渣、粉煤灰等构成,2000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301.75万吨,较“八五”末的一九九五年的790.4万吨年均增长了511.35万吨,增长了65%。1995年-2000年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及各类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分担率见表2-10

       工业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为西山煤电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太原第一热电厂、太原第二热电厂,占全市产生总量的70.7%,按行业分担率主要来源为采掘业,占全市产生量的60.3%。

       2.2污染源治理及污染物排放现状

       “九五”期间,在我市经济稳定增长,重污染行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呈下降趋势,其中工业废水中的油与化学耗氧量排放总量达到“九五”目标,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达到“九五”目标。

       “九五”期间太原市大气、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见表2-11、表2-12。主要污染源分布见图2-1。

       2000年度太原市烟尘、粉尘、二氧化硫排放主要来源见表2-13、2-14、2-15。

       由于字数限制,给你连接:

       /huanjingguihuawenjian/hbguihua/xianzhuang.htm

       好了,今天关于大气污染数据统计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大气污染数据统计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大气污染数据统计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